当前位置:常识百科馆>情感驿站>亲情>

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

亲情 阅读(1.93W)

简要回答

一个孩子幸福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?

是喜欢的时候,可以勇敢地表达“我想要”,受伤的时候可以大方地跟父母说“我很痛”,是永远拥有随时表达的自由。

作者 | 哎呀妈
前几天接儿子放学,路上偶遇他班上的好朋友小江。
热情的儿子一把拉住小江,邀请他说:
“来我家玩吧,看看我刚搭好的奥特曼乐高”。
听到“奥特曼”,小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但很快又止住笑脸,小心翼翼转头看身后的妈妈。
小江的妈妈没说话,严肃的脸上写着“不可以”。
小江赶紧回过头摆了摆手:
“不了不了,我还得回家写作业呢。”
虽然他是这么说,但眼神却瞬间黯淡了下去,满是落寞。
那一刻,我真心疼他。
这么小的孩子,就已经学会看父母的脸色,活得该有多憋屈、多难受啊?

从小就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
内心有多苦?
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。
一位网友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,因为不小心踩坏了同学的眼镜,被对方狠狠扇了6巴掌。
当众挨打,这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羞辱啊!
可他不敢反抗,不敢求助,更不敢跟父母说自己的遭遇。
因为从小到大,父母一不顺心就对他又骂又吼,考好也不见得能被称赞一次。
天天活在父母的脸色下,他早料定父母一定不会为他出面撑腰,便决定什么都不说。
默默忍受被欺凌的耻辱,总好过去父母那里自取其辱。
现实中,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。
他们受限于父母的一颦一笑、一举一动,生怕被父母责骂,所以只敢报喜不敢报忧。
哪怕受尽万般委屈,也不愿向父母开口寻求安慰或关怀。
他们在心里筑起一道心墙,阻隔了和父母的情感交流。
纪录片《时代我》中,演员舒淇曾自曝童年阴影。
她说,她的父母脾气不好,整天对她呼来喝去,各种嫌弃。
渐渐地,小小的她便学会了察言观色。
如果看到父母的脸色不对,就知道他们心情不好,赶紧躲远一点,免得被骂。
这种高压下的生活,让她内心充满无限顾虑和恐惧。
甚至听到爸爸骑摩托车回来的声音,楼下的铁门开门的声音、爸爸自言自语讲什么的时候,她都会恐惧不已。
哪怕三更半夜,只要她觉察氛围不对,会立马惊醒,想尽办法躲起来。
对她而言,整个童年都布满灰暗。
活在父母的阴影下,她就像一只躲在黑暗里,独自舔舐伤口的猫咪,没有半分安全感。
李玫瑾教授说过:“孩子的感受,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。”
父母的存在,本该给孩子带来爱和温暖。
但如果动不动就摆脸色给孩子看,在孩子身上肆意宣泄负面情绪,用自己的权威打压他。
到头来,孩子表面上听话顺从,不敢惹是生非;
但实际却是,他会独自吞下所有委屈,会不自觉压抑自己的情绪,不敢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。
整天活得小心翼翼,紧张敏感。
生怕父母不高兴,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,一天到晚活在担惊受怕和苦苦煎熬之中。

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

父母的坏脸色
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
电视剧《以家人之名》里的齐明月,是一个又漂亮、善良、又乖巧的优等生。
明明条件那么好,整个人却总是畏畏缩缩,特别不自信。
归根结底,离不开她妈妈的影响。
送她去学校的路上,妈妈张口闭口就是对她的恨铁不成钢,嫌她“万年老二”,比不上别人。
明明说好让她随便挑喜欢的衣服,却不满她总是挑白色款,指责她没有主见。
在妈妈长期的情感压迫下,齐明月活得小心翼翼,凡事不懂拒绝,总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或许齐妈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的严词厉色,看似毫不起眼;
却一点点剥夺了女儿表达的自由,磨灭了她最基础的自我认知,造就了她的自卑和怯弱。
前段时间去探望一个刚出院的朋友。
谁都想不到,985毕业的学霸,相貌堂堂,在国际一流会计事务所担任要职,却在今年年初得抑郁症进了医院。
陪他聊天时,他讲了这样一段经历。
小学三年级时,父母离异,他随妈妈回到老家。
为了他出人头地,妈妈对他十分严格、要求也高,比如吃饭要吃几碗,不准有剩饭剩菜。
到点就得写作业、练琴、洗澡、背单词。
除了学习,其他事情都不被允许。
要是怠慢或反抗,绝对少不了妈妈一顿咒骂和埋汰。
小小年纪就活得压抑,那些不敢对妈妈讲的内心话,他全写进伪装成数学作业的日记本里。
不料日记本还是被发现了,彻底惹怒妈妈:
“怎么,我为你付出那么多,就换来你一堆牢骚,还说很想逃离这个家?
你走啊,现在就给我滚出去,看你能走到哪里!”
那次冲突,赤裸裸撕下他的尊严,从此他不再写日记,也放弃挣扎。
妈妈说什么,他就听什么;要求什么,他就做什么……
连学校、工作,全都是听从妈妈的安排。
可他内心始终压抑,慢慢地,经常失眠、耳鸣,直到最后被查出抑郁症。
心理学家苏珊·福沃德曾一针见血指出,错误的亲密关系中存在一种“情感勒索”。
父母的坏脸色,便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,告诉孩子说:
如果你不照我的要求去做,不满足我的期待,你就是不对、不好、更不配当我的孩子。
这种错误的指控,会在日积月累下腐蚀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
他可以敏感觉察到父母的情绪,却错误地把父母的不开心、不满意理解成自己的错
为了减少自己的负罪感,他会开始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,习惯顺从、讨好父母。
即便长大成人,童年受到的伤害始终如影随形,难以活出自己的价值。
那份卑微感和匮乏感会刻在他的骨子里,折磨他的一生。

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 第2张

孩子需要的,不过是被温柔对待
上海某家校互动平台曾做过一个活动,让孩子们写下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“心里话”。
结果大多都是“妈妈,请不要老对我吼”、“爸爸,你别总是摆臭脸凶我”、“妈妈,希望您以后不要再骂我没出息了”……
一句句心里话,承载着孩子们对父母最大的期盼。
他们无非是想让父母多一些温柔和耐心。
有一句话这么说,父母的脸色决定了孩子未来世界的颜色。
孩子的发展倾向,取决于父母在他面前的行为和表现。
特别欣赏《家有儿女》里夏东海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。
不管家里出什么事,孩子有什么问题,他总是和和气气,不大吼大叫,也不指责批评。
有一次,儿子刘星看完恐怖片吓得不轻,半夜睡不着觉,闹得全家鸡犬不宁。
妻子刘梅急性子,劈头盖脸对儿子就是一顿骂。
可他却一边劝大家耐心点,一边留下来陪伴刘星,温柔安抚。
以为刘星睡一晚就能好,谁知道还是走不出心理阴影,一闭上眼睛就各种胡思乱想。
看到刘星害怕得不停哆嗦,他决定对症下药。
先是询问刘星是不是怪大家平时对他关心不够。
见刘星否定,不愿说出太多实情,他也没有步步紧逼,而是选择尊重,不强求。
就这样,在他的循循善诱、耐心鼓励下,刘星最终战胜了自己,摆脱了内心的恐惧感。
父母的好脸色,就是孩子的好天气。
用温柔的爱体恤孩子,这样的父母,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底气和能量。
培养出三个斯坦福学霸的育儿专家陈美龄在书中也讲到:
“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、行动,父母会更轻松,亲子间的沟通也会变得更深入。”
有时候儿子不想吃早餐,闹着想去公园玩,大部分父母一听到孩子哭闹就会愈发烦躁,内心堆积很多压力。
可她会转换思维,调整自己的心态。
既然儿子想出去玩,那就在家做好三明治和饭团再出门。
同时还告诉儿子:“就今天这样哦,特别优待哦。”
结果不仅满足了孩子,还让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。
借此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,更信赖父母。
说到底,孩子的感受,大多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。
父母的温柔对待,传递出来的是最真切又滋润人心的爱,正潜移默化成就孩子的未来。

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 第3张

当妈多年,常常感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。
很多无心之举,以为是对孩子的爱,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写了孩子的结局。
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?
我想引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的一段话:
爱,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。
是可以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男(女)孩,而不担心被评判
是可以淡然说出自己被欺负被排挤,不担心反被质疑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。
是不想要的,可以拒绝;想要的,可以坚持。
是可以痛哭,可以颓废,可以愤怒,可以失败。
是在你面前,我,可以做我自己。
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愿望,是孩子一生的幸运,
能毫无保留跟孩子交流,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,也应该是父母终生的目标。
所以,请放下为人父母自以为是的要求和标准,放下自己的情绪,温柔对待孩子们。
唯有被珍视和尊重,孩子才能在属于他的未来里活得大方、自信、快乐。
他的人生,才能真正尝到生活赠予的甜和蜜。

看父母脸色长大的孩子,心里有多苦? 第4张